第五十一章 随便聊聊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随便聊聊 (1 / 3)
        今天真不知道咋了,心里有点憋得慌,想跟大家瞎聊聊,释放下自己。

        就是朋友间的那种胡扯吧,没那么正式。

        先说说这本书――《法医禁忌档案》。从目前来看,时不时有人问我,这本既然是写法医的,为何跟别的法医书不一样?为啥不跟他们学习,多介绍下法医的专业技术知识呢?

        说实话,这问题我不知道咋回答,甚至连我自己也没个明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是说,我是瞎写、乱写。

        也算是一种有意为之吧。开书前,我写了三个版本的开头,每个版本都有三五万字的稿子。

        第一版,不多说,首先pass,是我认为的废品。而第二版,跟传统法医书籍一样,专业性很强,书里介绍的是全是法医怎么解剖发现证据、怎么辅助破案的情节,刚写出来时,我觉得很满意,也觉得自己能胜任撰写法医的书籍了。

        但半周后,我把这个想法否了,原因很简单,它太传统,剧情平淡,毫无我理想中的亮点。

        我当时也找了几个资深编辑求教,自己这么写好不好?编辑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法医书就该这么写,有的认为,这么写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但会是大家喜欢、想看的书么?

        我记得很清楚,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了解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老九,忘了你的初衷么?你的书一直有自己的风格,但现在被法医书籍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了,反倒让自己优势发挥不出来了。”

        我受这话启发,写了第三版,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

        是的,我承认,这一版中,法医的东西比重小,只是作为一种技术内涵,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底蕴,穿插在剧情中出现。对节省下来的篇幅,我用它去制造气氛,去描写更多让大家心动的剧情。

        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或许想事情也简单吧。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一直对有一个定位,不是社科文,不是论文,更不是纪实,而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跟纪实最大的区别是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甚至在实际基础上做适当的放大。

        我最早读的书是金庸大师的《笑傲江湖》。当时十六岁,也正在学武,是少林旁支辽西铁砂掌刘四爷的小徒弟。我看完金庸的书,第一感觉是,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厉害乃至逆天的武功,明显被放大了,但不得不承认,读起来很爽。它后来更成为一个经典,影响了好几代人。

        我是小角色,没法跟大师比,但我坚持这个理念,是艺术,不走老路,我是我,不要怕失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