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尼克松与中国(二)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9章 尼克松与中国(二) (2 / 4)
        尼克松认为世界上将出现“五个超级经济大国”美国、西欧、日本、苏联和中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决定当代和平的结构。

        尼克松把世界分为五极,称中国是五极之一,也是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

        这话给普通人听起来,似乎是那么一回事,但是凯瑟琳在听到消息之后,却在嗤之以鼻。

        西欧在未来自己废掉了自己;日本被美国剪羊毛,热血男都变成了草食族;苏联直接被美国掏空,肥了美国人自己。

        这样的理论听起来似乎很让人耳目一新,但事实上,都是美国的策略。

        当然,这个时候的尼克松自己,似乎也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现在只是想着交好中国,然后想办法利用中国,去吸引苏联人的注意力,减轻美国的压力……其实,就尼克松本人而言,搞好和中国的关系,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

        当然,这并非是尼克松喜欢中国或者什么的。

        事实上,尼克松在上任之前,一直都是反.华的。

        尼克松的这个不为人知的隐忧,那就是要在中国不受外界控制而真正崛起之前,把中国“纳入国际社会系统”,因为他相信中国的孤立与衰弱只是暂时的,而且,美国负担不起让中国永久地处于国际大家庭之外。在他1969年于《外交事务》上发表的文章中,尼克松就呼吁让中国“作为一个前进中的大国,而不是作为世界革命的中心”。

        中国人一直在输出革命,现在看上去对美国还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中国国内正在飞速的发展最基础的工业,这些工业虽然看上去没什么价值,但是却为将来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没有这些,中国根本就不用提改革开放了――改革改革,没有了基础,你去改什么革?

        他把中国看成是世界五极之一,但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最后三分之一岁月里对世界和平潜在的威胁”。

        苏联人已经够让人有受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中国,美国可hold不住了。

        所以,尼克松敏锐的觉察到了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机会。

        尼克松生性腼腆,怯于社交,怯于面对陌生的人士,敏锐心细而易生疑感,内心复杂,心境孤独,对认准的事具有必定执著去完成的毅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毅力,使他在与肯尼迪竞选总统失败后,能够忍辱吞声,自强不息,默默地寻找时机,终于在1968年的大选中东山再起。也正是这种毅力,让尼克松压制主了自己的缺点,在白宫与各种人侃侃而谈,诉说着国家大事。

        这类人正因为敏感,使他具有善于准确地把握时机的直觉。这种素质,使他明智地把握住了世界形势与美国的脉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