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0章,论公道人心难测,为救人劫富济贫 (2 / 3)
司徒嫣看了三人身边一眼,见跟来的人,都在远处,这才压着声和吴谨说话,“我不累,而且这会儿如果我回了屋,怕是用不到晚上,闲言闲语的就会传开了,这些人就算眼下对兄长感恩待德,可是只要他们稍觉不公,就会言语不和,我们何苦给自己找麻烦,而且我是真的不累,照顾这些马,比照顾人轻松的多!”
“嗨,斤斤其明(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小气爱计较),难堪大用!”吴谨很是感叹,这些人明明是他们救回来的,却还要处处和他们比较。说心里不难过是假的。
“兄长以为世人皆与你我相同不成?那这天下也再没了纷争,还要朝廷这些官吏何用?而且这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事非。兄长难道还看不透吗?”司徒嫣对人性过于了解,反而并不介意这些。
“是啊!如果人果真都能行则善,动则明,怕是你我也无需再受这般劳苦?”吴谨的感慨听在司徒嫣的耳中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酸!”
三人边聊边做,倒也不累。陆明带着人清理着前院和屋顶的积雪,两队分工,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只是这雪下个不停差不多每二个时辰,就要清雪一次,昼夜不停。
这场雪,整下了二天二夜,原本屯子里的路已经被清出来少许,勉强可以走人,可是这场雪后,却是连院子都出不去了。让一院子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这屋里的粮食一共只有这么多。眼下连出去挖找都不行了,还要照料马匹,如果军粮还不到,怕是这个冬季就要撑不过去了。
这些人的担忧。当然不包括司徒嫣,她这会儿站在西厢的库房里,正在清点着饲料和粮食。
盐、油这些调料是肯定不够的,粮食如果只是用来熬糊糊,倒是能撑到腊月中。可是如果再降大雪,这些粮也就不够了。看来她还是要从戒指里取一些出来,至少要能撑过腊月。趁着这会儿库里的存粮堆的多,多拿出个十几包的,吴谨也不会发现。又将盐等调料都从戒指中取了出来,这些吴谨就没关心过,所以库里到底存了多少他也不会知道。这家里有存粮,心里不慌乱,一个月都没见笑脸的司徒嫣,总算是心里有了底气。面儿上看着也不再如之前般冷淡。她还是喜欢将所有事情的准备工作做足,不愿意事到临头再措手不及,急着去想办法,那样往往会出纰漏,就像方同和李良二人,正是她忙于应付其它的事情,这才让二人闹事钻了空子。
又去另一间看了草料砖,并将戒指里存的草砖也全都拿了出来,清点了一下,发酵好的细料砖有12万斤。没发酵的粗料砖15万斤,勉强能撑到正月初。“你们这些马可有福了,把我们家胡萝卜的口粮都拿出来喂了你们,你们可要懂得感恩啊!”对于这些军马。司徒嫣没有多少感情。
至从四百匹马汇在了一处,喂马就由之前的一日三次,减为了一日两次,而将每日80斤的粗草料,减成30斤粗细参半的混合饲料,虽然马吃的比之前少。可并没有明显的减重,只是看上去毛色没有之前的光亮。而且司徒嫣每五天会熬一次药水用来喂马,以防止它们生病。这些马可是吴谨翻身的机会,司徒嫣照顾它们比照顾那些救回来的人还要细心、周到。不过这些动物倒是比人知道感恩,至少每天她去后院时,这些马都会很热情的拿头顶她。
司徒嫣这边分工明确,端木玄那里也是有条不紊,只不过这场雪一下,无论端木玄如何努力,城内还是多了不少饿死、冻死、病死的灾民。急得端木玄嘴上起了好几个火泡。
正当端木玄在书房里给朝廷写奏折时,就见墨雨没用通报,急步从外面走了进来,“少主,您派出去运粮的人回来了!”
端木玄将笔放下,叹了口气,“好,等了这么多天,总算有一个好消息了!把粮送到县衙,交给县令,不过这事儿,墨雨你亲自带人去看着,务必让县令把这粮全用到灾民的身上。要是他敢在这时候中饱私囊,就提他的人头来见我!”
“是。属下领命!”
“少主,依您的命令,已经放城外的灾民进城,可这些粮就是一天只发放一碗,最多也就再能撑上半个月!”墨风一直在心里算着账,这些粮也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之危。
“搜,你亲自带人,挨家挨户的给我搜,特别是那些大户人家,他们一定有一冬的存粮,还有粮铺,注意那些铺面的后院,甚至是地窖,无论如何,也要多撑上一个月,按日子算,朝廷的灾粮怕要过了除夕才能运到,无论如何也要撑到那个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