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84章打预防针 (2 / 4)
即便是像徐剋这种知名导演,中间也伴随着很多的坎坎坷坷,而这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至少后世他晚年的小日子过的不错,不像很多香江艺人导演晚景堪称凄凉。
香江电影过度商业化,同一时间段,容不下其他类型的电影,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太小了。
整个香江人口加起来才几百万数量,这么小的市场,就算香江经济再发达,资本力量再雄厚,也没办法跟后世内陆十三亿人口市场相比较。
后世内陆电影市场,不管你是什么类型题材的电影,只要拍的好,哪怕是最不卖座的文艺片,只要顶着一个知名导演和一流明星的头衔,基本上都会有观众买账。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那么大的市场规模,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它就是喜欢看一些大众不喜欢,不卖座的电影。市场规模大,包容性就强,导演和明星以及投资方的压力风险就越小。
损失小了,你导演失败几次,只要拍出来的电影不是所有人都抵制的垃圾,那么总会有投资方愿意上门找你。
至于明星,烂片多没关系,只要情商高点,没事多参加一些率高的综艺节目,维持好自身热度,就算那天掉下十八线,你也可以卖卖情怀。
市场规模大,能够操作的东西就越多,所以后世内陆那些过气的明星导演,晚年小日子过的再凄凉也不会凄凉到香江那些艺人导演那种程度。
说到底,市场才是王道,只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才能容纳各种类型题材的电影。
而随着杨辰产业不断扩张。电影院线作为最主要的输出渠道,也随之在东南亚地区展开。
随着院线的扩张,将来香江电影势必能够拥有更大的市场,曾经邵氏凭着它在东南亚拥有数量众多的电影院线优势,让邵老板成为亚洲影响力最大的传媒大亨。
现在邵氏没落了,嘉禾虽然先后有双龙撑场,但是嘉禾先天底蕴不足,嘉禾旗下的院线都是东拼西凑起来的,在香江地界上还有点实力,出了香江就只能依靠电影好坏,来吸引其他合作方。
而邵氏不同。。因为邵老板早年就是在东南亚干电影起家的,手上院线遍及东南亚地区,无论拍出来的电影好不好看,凭着院线数量,就能弥补与嘉禾的差距。
后世邵氏电影之所以关门,不是因为邵氏电影亏了多少钱,而是邵老板自己老了,精力不比年轻的时候,再加上后期又一门心思经营电视台,所以才致使香江电影最后一张底牌被抽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