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除夕夜(完).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7章 除夕夜(完). (2 / 6)
        但赵俊臣又表示,明朝在思想教化、选拔渠道、官纪监督等方面都做得很差,吏治之弊虽然是不可能彻底根除,但还是有机会改善的。

        就以教化来,明朝的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史书工笔也只是记载着历朝历代的帝王功过,这种教育模式下的读书人有没有学到忠孝廉耻不知道,但肯定没有学到爱护百姓,当他们担任了朝廷官员之后,指望他们爱民如子自然是绝无可能,即使是偶尔出现几位怜惜百姓的好官,也只是因为他们的良心尚存,而不是缘于他们的自幼养成的观念,但“良心”二字往往是最难以承受考验的。

        根到底,就算是那些出身于寻常百姓人家的读书人,他们通过科举迈入官场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了彻底摆脱自己寻常老百姓的身份、迫不及待的走向寻常百姓的对立面。

        接下来,赵俊臣又稍稍向朱和堉讲解了明朝在官员晋升渠道与监督制度方面的种种缺陷,但并不详尽,表示这些事情还不是朱和堉现在应该考虑的。

        朱和堉与赵俊臣见面结媚那一,两人有近半时间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听到赵俊臣的这些解释,朱和堉既是茫然、又是震惊、更还有些警惕。

        茫然是因为赵俊臣的法与赵山才、肖温阮二人相差太远,赵山才与肖温阮二饶法即使是有些不同,但皆是很重视帝王的作用,而赵俊臣却是从头到尾都不认为帝王能够在吏治方面发挥出关键作用,即使是偶有成效,也必然是时间短暂。

        震惊是因为赵俊臣讲诉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谓是洋洋洒洒、条理清晰,见解颇是独到与深刻,必然是长时间的认真考虑过相关问题……朱和堉完全没有想到赵俊臣身为满朝上下最着名的大贪官,竟然也会详细思考这样的事情。

        至于警惕,却是因为朱和堉敏锐的察觉到——赵俊臣并不是从臣子的角度上思考这些问题的,甚至也不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赵俊臣考虑这个问题的立场还要更高于皇帝,但究竟是何种立场还要更高于一国之君?朱和堉一直想不明白。

        不过,经历了肖温阮与赵山才的教导之后,朱和堉却是不会再盲信任何饶观点了,哪怕是赵俊臣的许多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朱和堉也不会全信。

        更何况,赵俊臣也有许多法听起来很是荒诞——比如,赵俊臣认为数百年之后,某些国家为了杜绝官员贪污受贿的违法行为,甚至还会让贪污合法化,只需要换上某个好听一点的名义,譬如“政治献金”之类,官员们的贪污受贿行为就不算是违法了,这个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这种法自然是让朱和堉难以接受。

        朱和堉已经不似从前那般固执己见、非黑即白,但他依然还坚守着某些底线与理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