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戴着“承诺升级”的枷锁跳舞
戴着“承诺升级”的枷锁跳舞“困难越大,斗志越强”,在广义的文化中,这种说法激发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决心,我们会想到跳跃着跑上台阶的拳手洛奇,但现实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承诺升级”是研究人员最喜欢用的一个词,科学家发现,当走向失败时,人们实际上会更加坚定对目标的追求,他们不需要受任何激励的驱使。
承诺升级令人陶醉,理由有很多。首先,它很普遍,在全球各种文化中,它都有影响力。其次,聪明和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不能使人免于落入承诺升级的陷阱。再次,除了加倍付出努力的人之外,其他人都知道承诺升级是非理性的。最后,承诺升级让我们了解了大量有关人类大脑、动机和行为的信息。
不用说,“近在咫尺的胜利”、可得性启发法和间断强化都可以导致承诺升级。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它的出现,比如思维偏见、各种先天的或社会性行为、放弃带来的负担。即使失败已经显而易见了,这些因素还是会让我们加倍努力去坚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基本人性,即我们没有能力对自己和自己的才能做出真实的评估。虽然励志书籍和电视节目倾向于关注集体性的自尊缺失,但大多数人实际上高估了自己与其他人相比所拥有的本领和才能。在人类历史的某些时刻,这种思维偏见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让旧石器时代的我们的祖先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从而成为部落所需要的领袖。但是现在,它更可能让人们一叶障目,不辨成败。
高于均数效应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当要求人们对自己和普通人的才能加以比较做出评判时,大多数人给自己的打分都在普通人之上。这种评价适用于很多方面,包括驾驶技术、运动技能、健康和管理能力,以及善良和慷慨等性格特点。有一项研究最为著名,美国大学理事会曾经对100万名高中生进行过一次大型调查,结果有70%的学生把自己的领导能力评定为“中上等”。更令人吃惊的是,当被要求为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评定级别时,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至少处于平均水平,其中60%的人断定他们的此项能力的水平属于顶尖的10%,还有25%的人将自己归为一流水平。换言之,在100万学生中,只有15%的人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是中等水平。
坦率地讲,因为不擅长判断我们的能力是否足以实现目标,或者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我们可能会落入承诺升级的陷阱。如果处于竞争环境中,我们更有可能夸大自己的能力而低估对手的能力——我们往往过于自信。
不仅这些,丹&;洛瓦洛和丹尼尔&;卡尼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高于均数效应还能得出另外一两个推论。首先,我们往往过于乐观地期待结果,用与高估我们的才能类似的方式夸大它们实现的概率。需要提醒你的是,在适当的情况下,乐观是非常好的事情,正如坚持一样。当我们处于正确的位置、拥有合适的技能并树立了正确的目标时,乐观才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如果没有乐观的精神,几乎没有人会成功。但是,当承诺升级破灭时,盲目乐观只会加速它的崩塌。这不仅因为我们都喜欢乐观地展望未来,还因为我们不一定把过去的经验看作对未来的启示。人类总是以抽象和概括的方式预期未来,过去经历中的大部分都会被处理掉。
我们对成败原因的分析强化了我们夸大自己能力的偏好,洛瓦洛和卡尼曼对此也做出了解释。当人们将取得积极成果的原因归功于自己时,他们也倾向于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而且是他们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承诺升级的要素,尤其当放弃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只是迫不得已的最后一着儿时。
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往往对自己的本领估计过高,还对这个事实非常敏感。这是人们在受到抨击时会承诺升级的另外一个原因。研究表明,当人们得到有关他们所做的一项风险投资的一连串负面反馈时,不管这些反馈多么有说服力,他们都更有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按比例缩减投资或撤资。
我们已经看过大脑为了坚持而重构情境的一些方式了,实际上它远不只如此。一个人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和努力越多,感觉自己对最初的决定承担的责任越大,他就越有可能坚持。证明最初的决策有道理胜过了一切,并且通过投入更多,他会感觉他实际上证明了自己和他最初的推理是正确的。
其实,这并不怎么说得通,但不管是在个人的生活中还是在公司里,人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位经理与雇用一位表现不佳的员工直接相关,这位经理跟其他与此不相干的经理相比,较不可能解雇这位不称职的员工。相反,该经理还会升级他当初雇用该员工时的承诺。同样的道理,人们会坚持失败的婚姻,做出继续开旧车的决定。
旧车最终变成一台噪声很大的破旧机器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它体现了承诺升级背后的推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购买新车还是继续开旧车,帕特里克和他的妻子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帕特里克想继续开旧车,他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他着手维修旧车,给它换上新的轮胎、新的制动器和新的消声器,修理技工说需要换什么就换什么。随着开支的增加,他越来越期待最后一次修理的到来。他浪费在修车上的钱越多,他越有可能继续投资,因为此时他的关注点已经从摆在他眼前的金属制品转移到了他在汽车上已经投入的钱的多少了。
这件事情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叫作“沉没成本悖论”,它是促使人们产生坚持意愿的另一个动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