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大城市需要钢铁厂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9章 大城市需要钢铁厂 (2 / 4)
        整个马来西亚铁矿本来就不是很多,李衡手中的资料显示也只有一亿吨左右,还有一部分集中在加里曼丹岛上的沙巴州。早已经开发出来的最大的龙运铁矿还集中在东边的丁加奴州,其他还有几处在彭亨,柔佛州的铁矿石储量就更少了。

        之所以在吉隆坡设钢铁厂,主要是考虑到马来亚西海岸一连串的城市带,对钢铁需求旺盛,同时紧靠马六甲海峡,可以方便利用海运,利用国内外铁矿石和煤炭资源。

        吉隆坡钢铁厂第一期工程已经收尾,预计投产10万吨,主要供应吉隆坡、新加坡、槟城一线大城市的钢铁用量。

        别看已经超过了此时华夏的钢铁产量,但这点产能还是远远不够的。

        新加坡和新山组成中央直辖的星洲市前,先锋军就开始筹划建造两座跨越柔佛海峡的跨海大桥。两座都是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同时筹备建造的还有两座海底隧道。

        当初在日本劫掠的时候,李衡有针对性的搜集了日本在42年首通的两条三公里多长的关门海底隧道资料,还借鉴了日本31年挖掘的9公里多的清水山间隧道资料和意大利人在34年挖掘的18.52公里长的亚平宁山间隧道资料,德国人13年建造的易北河马蹄形隧道资料也找到了一点,甚至还找到了5名德国相关技工。

        日本人采用了手掘圆形盾构方式开挖的关门隧道,直径达到了7米。

        李衡主推的宽轨铁路标准,各种配套设置下来,7米直径还不够,要加大直径,困难更大。

        不过小日本的手掘圆形盾构也没多机械设备,基本上就靠手工分层分作业段开挖,没多少技术含量。

        李衡见过后世那种真正的大型盾构机,了解一些原理,但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研制出来,先锋军根本没那些基础技术,就连这个时代也少了一些技术:“十年之内不要考虑,还是手工挖掘吧。”

        柔佛海峡虽然短处只有一千米左右,先锋军没有经验,后世也没有柔佛海峡隧道相关经验可参考

        ,只靠掳来的十几个日本技工和李衡的一些理论知识也不是一会儿半会就能完成的。为了安全,也为了探索未来的发展规范,李衡的计划中,五年之后才能有第一条柔佛隧道建成。之前就需要靠桥梁来支撑。

        目前的新柔长堤虽可来回通行,却挡住了柔佛海峡这条水道,先锋军的规划中这是要准备拆除的,代之以一座跨海大桥。

        有这条长堤在,可以更方便施工。李衡的计划中,如果不出意外,这座由李国豪设计,罗英担任总工、梅旸春为副总工的星洲大桥会在四年后完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