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读书有益成长 至少可以陪伴
今天(4.23)正好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我就来说说自己对“读书”的一点感受。
日常我们说的“读书”,既有“一本书”的意思,也是在说“上学接受教育”的意思。虽然有区别,但我觉得二者不可分。
因为前面那种的意思,能让人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沉得下心来、坐得住凳子,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人的思想,或者从书中反观自己。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而这种习惯,对我们在求学之路上,是有好处的。
到了而立之年的我,虽然还没挣到什么钱,但是让自己欣慰的一点是,我一直对有兴趣,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愈发浓厚。
大概高二高三时,由于我在班上成绩差,又比较内向,所以在群体里总是感觉很不自在。考试不行,做题不行,又缺乏向他人请教的主动,陷入了恶性循环。虽然自己并不想破罐子破摔,但上学考试如同煎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好。
加之,那时的自己不太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友谊比较少,在高考复习的压力下,在定期考试排名的触动下,经常是自己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
记得状态比较糟糕的一次,是高考前不久一个普通的晚自习,别人要么在复习、要么在聊天,而我内心翻江倒海,实在坐不住。于是,有点不由自主却又胸中有冲动似的,独自一人走去了当时班上物理老师L的办公室。
这是位男老师L,不仅教物理,也是当时那所中学的副校长,同时也是我的一个小学女同学的爸爸。L平常有点幽默感,但更多的时候,给人的是一种威严感,让学生们会有点怕。
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会去L的办公室,敲门,找他谈心,有点像主动去找别人给自己做心理辅导。
估计L当时会有点懵。具体我们聊了什么不记得了,但似乎比较融洽,我在他那待了不久就走了。
像上面这种绷不住了,是偶尔的,那时的我多数时候是自我对话,很少与同学聊天,平常习惯性地带着压抑感。然而,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在那段高考的特殊时期,我有书为伴。
那时的我就喜欢去书店买书,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书。印象比较深的是,是一套关于“青少年成长”的通俗读物——大概是在新华书店看到的,回来让我爸妈给我买的——给我心灵带来了些许慰藉。
当然也还有别的很多书,在我青春期懵懂的日日夜夜,潜移默化地让我能把心安下来,把平凡的每天正常地过下去。
后来我读本科的时候,虽然读课外书少了,但钻研课程教材更多了,也似乎掌握了一些学习和考试的技巧。
大学前面几年,几乎每学期都得奖学金,一、二、三等都有,最好的时候考试排到专业第二(虽然专业人数不多,才170多人)。
再后来,直到读研改学了文科,我似乎更有时间,也更有兴趣,去读与专业相关或无关的各种书籍,尤其是社科类书籍。
自此,我对的兴趣真正变得浓厚了。即使现在工作了,而且经常加班,抄起书来读,或者打开手机APP读电子书,也是我日常的习惯。
当然,现在我看的书里面,一部分是偏专业性、实用性的,是生发于“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追求,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不是纯粹感兴趣或为了消遣而读的。
你看,虽然书本“不言”,但我总是舍不得丢下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