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胖了,不只是因为结婚了
刚来南昌的时候,我还是个比较瘦弱的男生。那时的自己很少关注体重,不经意地就可以把体重保持在120斤左右;那时的自己也缺乏想象力,哪会料到,恋爱结婚后体重明显增加,上了个“20多斤”的台阶,以至于再没有瘦回去过。
分析我变胖的原因,固然是没有“管住嘴、迈开腿”的道理。但若细细想来,也有点可以说说的地方。
比如,自己本身就是个爱想事儿、有点忧郁的人,在恋爱结婚前,除了学业,情感方面得不到满足,加上平常缺少点成就感——这我在前文提到过,所以心情就不总是很痛快,也就影响胃口大开。
另外,没有恋爱结婚的人,加上自己不会做菜,就一直依赖于食堂或外卖。到了吃饭时间,就跟同学室友去简单吃一点,在吃什么上不会花费很多心思,甚至有时候就是对付一下。
婚后就不同了,老婆会做一手好菜,也比较勤快。所以,从我俩住到一块开始,基本都是由她主厨。偶尔还会多买点食材,在家里做好吃的,或者,下馆子开开胃。
说到胖,就离不开吃;说到吃,也可以说说南昌这边的食物。
南昌这边食物的风味,与我老家吉林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人都知道,南昌人喜欢吃辣,菜里常放辣椒。这就是主要的区别,也是我来到这之后舌尖上感受的最大变化。
其次呢,南昌食物有两个代表,一个是炒粉,一个是瓦罐汤。这两样我还是比较喜欢吃的,很多外地人也比较能接受它们。比如,早在我来南昌之前,北漂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的食堂里看到过有个特别大的陶罐,里面装着一个个小的瓦罐汤。
这里的小瓦罐汤是不是来自南昌,是不是江西人做的,我就不确定。但可以看得出来,瓦罐汤这种饮食的形式,是传播出去了,是能被1400多公里之外的人们所接受的。
说回炒粉,我在江西以外的地方见到的不多。当然了,这是根据自己不够丰富的阅历所言的。或许在全国各地的江西南昌菜馆,就少不了这种特色美食,就像很多地方的“东北饺子馆”一样。
而我吃炒粉,基本都是在南昌住的时候,把它当做一餐主食。这么多年来,在很多不同的场景都吃过。
比如,最早是在师大的食堂,早上起来了,与同学慢悠悠走到食堂,一人要一份炒粉和瓦罐汤,吃得挺饱,算是解决了早餐。
又比如,后来结婚了,与老婆在家里,也会自己买包装好的生的米粉。老婆在家里现炒,自己拌料,吃得也是津津有味。或者,有时候我俩在外面办事,会到她母校旁边的一家老店,像以前一样点上炒粉和瓦罐汤,吃得胃里也挺满足。
又或者,如现在,在单位食堂,早上这里会准备一大份炒好的粉。每个人自己取餐,想吃多少夹多少。有时候,我们在食堂包间接待外面来的客人时,固定的菜单上也会有一份炒粉,作为主食之一,供大家品鉴。
现在回想来,我能在南昌待下去,住了六七年,必然是接受了这边的饮食习惯的——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似乎没怎么发觉和在意这一点。
这也正如体重的问题。体重一直增加,达到某个稳定值,似乎也是因为我接受、顺应了现在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工作节奏、交往关系等。因为自己始终待在这种方式、节奏和关系里,所以,就总是觉得自然而然,包括饮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