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居奇货往来凶险道,结近亲三倒…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回:居奇货往来凶险道,结近亲三倒… (3 / 4)
        这一日,天气晴朗,大家准备了八升的装子,给好几个驴和骡子披上汗缇,驾鞍上套,各自手里分别提着小镢头,铁锨,棍棒、鞭子之类,赶着牲口就来到道家。家栋就给三少爷私下悄悄地说:“粮食的价格,你先按二十倍收了本钱,到时候的账务我来算好了。”

        道永章只是想,赶紧趁机把这粮食变成现钱,就是遇上土匪,或是其他情况,银子埋在地下,他们也找不着,没有过多想其他事。就按原价二十倍收了本钱,等粮食卖出去再收利钱,就答应装了粮食。这几个人装好粮食,把这口袋搭在驴骡背上,拴好笼头,绑好套绳,由徐匡子和罗阴阳两个领着,直奔巉口集市去了。

        一路上,不时地遇到三五成群,贼眉溜眼的人,在路边的埂子下窥视着。罗阴阳估计是土匪,就提醒大家注意。不知是因运粮的人多,还是这些人不是土匪,没有任何阻拦,粮食顺利地运到了巉口集市。还没有进入市场,就有好几个牙商和买主,在这路口等待。一见运粮的来了,争抢着要捏价码。

        罗家的一看,就叫家栋去捏码子,其余人守着牲口和粮食。家栋只知道粮食价格涨得很多,但不知道到底多少合适。就问姑父,罗家的贴着家栋的耳朵说:“我前几个月的价格是官方价格的五十倍,你就按官价一百五十倍去捏。”

        家栋上前就开始捏码子,出手要价就是二百倍,牙商直接出手三百倍。放个屁的时间,就捏好了码子。然后叫了买卖双方的捏码人,找了个僻静地方付了钱,就算成交了。

        买粮食的人付了钱走过来,既没有看粮食成色,也没有再码重量,就连各自的粮食口袋都没有换,扔下如数个空口袋,直接把粮食口袋搭到自己的骡子身上,一溜烟走了。徐匡子本想结识些市场上的人,要和这牙商谝上一会,这牙客哪里有闲工夫,扭头就忙乎去了。

        罗家的一看,这粮食生意火到如此地步,原不怪土匪要抢人。没想到早上出门,下午就做完了买卖。大家挣了钱,就在这巉口集市上找了个馆子,美美地吃喝了一顿,又找个歇马的地方,给牲口喂草饮水,浪荡了半天,才开始回家。

        回来的路上,天慢慢黑了下来。黑麻咕咚又碰见一帮子人,鬼鬼祟祟地从路边爬出来,一直跟在后面。罗家的就给大家悄悄地说:“小心点,这些人肯定是叼着吃的。”罗家的,刘家的儿子一听,心里就害怕。徐匡子说:“不要怕,遇上土匪,由我来答话。”

        这吴家的弟兄两个一听,心里在想,要指望着徐匡子去答话,那估计是扫帚顶门呢,靠不住的事。当年家门上来了土匪,他装了个大狗样,出门去答话,结果差点叫人家把掌柜的炼成油了,他却在羊肚子底下藏着哩。土匪走了好一阵,他还不敢出来。于是家栋给家柱使了个眼色,家柱掂量了一下手中的小镢头,开始准备着到时候下手。

        果然不出罗家的所料,这帮人跟在后面不长时间,就开始吼了起来:“把过路的钱留下,不然就不客气了。”徐匡子一看,知道是打劫的,就转身招呼着这帮人说:“弟兄们,有事好商量,有困难就说,要多少。”这帮人就说:“多多益善,留下你们的本钱,剩下的都拿出来。”

        徐匡子当下是囊中羞涩,是多是少一个仔都没有。就叫罗阴阳拿点钱出来,打发了算了,也省得动干戈。罗阴阳从一个面袋子里面,掏出百十来钱,递给徐匡子。徐匡子拿了钱,不知有多少,转身就给了这拦路的人。这几个人拿了钱,大概一估计,不过是打发叫花子的钱,就照着徐匡子的脸就是两个饼。嘴里喊着:“一帮驴日的鬼溜子,钱少就不要在这路上走,赶紧再拿钱来。”

        徐匡子也是多年江湖上混交的人,提起鞭子就出手了。这吴家的两个少年一看,家柱提起小镢头,就照着这些人开挖了,家栋提起铁锨也就下黑手了。一时间,前面的一个人,挨了一镢头,右手搬着左胳膊,嘴里连喊带骂,拔腿就跑。后面的几个一看不好,遇上刀子客了,都就转身跑掉了。家栋还要追,罗家的拦住说:“不能追。”大家转身就各自骑上牲口,赶紧往回家奔了。

        大家回到了罗家,先说了一阵如何对付土匪的事。徐匡子和罗家的都觉得这两个娃,有点膛头,给家里人夸了个不停。罗家的婆娘吴氏说:“我们吴家的人,攒劲的不多,但没有怂的。”大家连夜就算了账,家栋说:“捏的码子是二百倍,八十倍利头要留给道家。”就按八十倍的价格,给每人分了钱。

        罗家的觉得冒这个危险也值得,就说:“每人要拿出五倍利头给徐匡子。”家栋说:“这姑舅爸是我请来给大家带路的,辛苦了不说,还挨了人家几个饼。这钱我来付,你们就不再操心了。”大家得了钱,心中那个满意,真没有想到,得了八十倍的利头。

        随后徐匡子就给大家说:“现在这物价飞涨,说明天下要大乱,挣了再多的钱,估计也没有多少用。尽管利头很大,但还是要小心点。不然遇上事情,我这当保长的,可要受落怜的。”家栋说:“私塾先生讲过,天下大乱才能大治。”大家从此尝到了甜头,就继续这个危险的行当,等到天下大治时,自己才能大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