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嘭” (4 /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嘭” (4 / 10)
        它指人的意识、精神,与“客观”相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是对立的统一,物质是抽离于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它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即主观性。

        区别:

        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客观指独立于意识之外,或指认识的一切对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是对立的统一,客观是不依赖于主观而独立存在的,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是抽离于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文字还是很有特色的。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所谓“主观”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

        主观精神的认识能力把存在作为认识对象,这就构成了互为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和主观认识行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种存在,唯有主观要符合客观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这对概念是最典型的相对概念,只有当主观意识开始把某种存在及其内涵作为自己对象时,这个对象才成为相对于客观存在。

        指一切为客观验证以及根据客观规律推知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发生的规律、机制原理等。

        主观存在就是狭义相对存在,客观存在就是广义相对存在。因为一切都来源于世界为生灵感应,为人类认知。

        当意识把作为全集的存在作为对象时,这时世界就成了“作为意识表象的世界”。

        当意识把某一个外在的事件和物质作为对象时,这个事物作为客观存在依赖于意识和感觉去认知,也就是说,当你不去感觉和意识它时,它就不是对于你的客观存在,它是对于认知对象而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识也还经常把意识本身作为对象,这叫做自我意识,这时,尽管对象是意识(精神)的,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统一于物质性。

        客观现实=事实+规律

        事实=过去事物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