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嘭” (5 / 10)
事物情况=事件+具体事物属性
客观现实=规律+过去发生的事件+过去存在的具体事物属性
现实就是客观的证明,虚幻不照样是客观的证明吗?
任何内心的创伤与情结,最终都可以追踪并归咎于一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在心理、心灵层面曾经遭受到的真实的情感创伤与剥夺。
在心理治疗师眼里,这个来访者是正常的。
说来访者正常,不是基于浪漫的人本主义主义或存在主义的人文信条,而是基于对来访者成长经历的了解,是基于对来访者成长经历与目前的情感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了解。
每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这个样子,是因为他的家庭需要他成为这个样子。
他目前的这个样子,才能最好地适应他的成长环境,他在那样的环境和资源之内,只能“命运性”地成为那个样子。
他曾经能很好地适应那样一个环境,所以他的模式相对于对于那个环境,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这个来访者离开家庭、步入社会,他的模式将会与社会惯常模式发生冲突,来访者以这样的模式在新的系统当中难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来访者面对改变模式的压力,在自我调整失败的情况下,他又正常地来寻找专家调整模式。
对于一个这样清醒、勇敢、明智的人,我们难道不认为他们正常正确吗?所以,可以说,相信来访者主观的真实性,是治疗师对来访者产生初步共情的基础。
来访者的主观永远不会犯真正的错误,希望这句话能成为所有治疗师的这真正信念。
承认心里世界的“主观客观性”,势必导致对于别人和自己的无条件接受。这种态度的转变,也许会给心理治疗带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基于对于主观性的尊重的与来访者的共情,才是由衷的共情,才会激发来访者的积极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