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这儿喝吐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曾在这儿喝吐了
        上回说到,重回校园的我,看到五彩斑斓的环境,很乐观、很恣意。其实,这种生活的冲动不仅表现在情感上,还体现在实习中。

        读研与读本科区别还是很大的。除了学制的差别,在课业上,读研压力没那么大,我去图书馆的次数比本科时少多了,反倒是想出去实习做事的冲动多多了。

        我当时学的专业是新闻传播,既不认识当地人也不想麻烦导师,就想自己找个媒体来实习。记得好像是在招聘网站上,投了一个挂着“大J网”名头(它也就是J日报的网站的别称)的小公司,大概做名义上的记者编辑工作。

        投出去后我很快收到了面试邀请。我对这个自己找的实习机会很重视,当时我的学校是在南昌东边的瑶湖区域,而那家公司的位置是南昌西边的红谷滩。为了面试当天不迟到,我提前一天按照网上的地址坐公交车去找到了那家公司,认一认门,免得第二天迟到。找到之后,我就又坐公交回学校了。

        哦,对了,那时候南昌地铁一号线还没开通,我全程是坐了三个公交车,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面试入职等都很顺利。公司不大,位于居民小区里面,租了几个房间作为办公室。它虽然挂着官媒网站的名头,实际上更像一个老板承包了网站的某几个频道。

        那家公司主要做“政法”和“书画”两个频道。“政法”频道是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当时大概有四五个男的,都三四十岁左右,人手一个电脑、一部电话,负责为频道收集“新闻”,这实际上就是打电话联系省内各地的对口单位或个人,拉业务、卖版面、赚费用。

        我被分在“书画”频道做事,做法稍有不同,主要是跟着老板去与南昌本地或周边地区的写书法的、画国画的人交往。“书画”频道除了我当时三个女的,两个女的负责编辑网站——网站上开辟了某某所谓书画家的个人页面,一个女的跟我干类似的事。

        说是“交往”,实际上就是围着那些所谓的书画家转,用虚头巴脑的“采访”去跟他们聊天,做记录,写文章,给他们做宣传,有时候还要跟他们吃饭喝酒。

        跟他们喝酒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我本身不爱喝酒,一喝就吐,但在当时那个老板的带领下,在那个女孩子的衬托下,我也自告奋勇喝了几次,次次都是又晕又吐。

        其中有两次最糟糕。一次是独自跟一个写书法的人和他的朋友们在小餐馆吃午饭,结果下午回学校的路上我醉的不轻,先是在公交车上站着站着吐了,把车“逼停”,然后自己跑下去又到路边吐,最后又打了辆出租车,在车上摇下窗户,一边吹风一边接着吐到塑料袋里。

        还有一次是刚放暑假时候,我为了实习方便搬到了老板给找的办公室附近的房子里住。结果搬家当晚跟他们吃饭喝多了,一边从学校寝室收拾行李、搬行李,一边头脑发晕,后来到了住处后,简单铺了床就躺下了,伴着头疼就睡去了。

        这就是让我喝吐了的实习的公司。我当时只在那里做了快三个月,暑假过半,我就回老家了,之后也就没再回来。走之前,当时的老板给了我几百块钱,算是这段时间实习的报酬。

        读研期间,除了这个公司,我后来也去过很多地方实习。但从没像在这个公司里那样喝过那么多酒了。原因一方面是后来的工作不需要喝大酒,另一方面是我自从那次以后认识到自己不适合、也不想喝酒了。

        现在硕士毕业快四年,回看喝酒这个事儿,怎么说呢。如果自己不喜欢喝,或者不愿意干经常喝酒的事,确实会在人生路上逐渐走出一条“少喝酒的道儿”。

        但同时,自己改变不了“吃饭喝酒”作为职场交往的一个管用招数。很多人对此游刃有余,很多人也甘愿飞蛾扑火,这些人算是勇敢的吧,为了有融洽的人脉,交到更好的交情,为了有所回报而敢于拼酒。

        我呢,现在对喝酒既不积极也不排斥。一方面,我现在干的是经常加班的事,别人朝九晚五,我“五”后还要赶工,还要待命,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应酬;另一方面,如果真有机会、场面要我喝酒,我也不怕,酒后吐真言,酒后见人心,若对方真有意与我交往,诚恳对我敬酒,我在合适时,也甘愿承接那份好意,即使酩酊大醉又喝吐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ap2.xinbiqug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新笔趣阁阅读网址:wap.xinbiqug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